埋伏齒的診斷與處理根據統計,埋伏齒發生率,依序為下顎第三大臼齒、上顎犬齒、上下顎第二小臼齒、上顎正中門齒。所謂的埋伏齒是指末萌齒(包括阻生齒),乃因空間不夠而無法自然長出的牙齒,但不包括有足夠空間而未達萌發時間之未達萌發永久齒。
經過詳細診斷後,按其情況的需要,選擇下列的方式來處置:
1.拔除埋伏齒
2.將埋伏齒暴露後再矯正牽引
3.使埋伏齒自動萌發
現分別略述如下:
1.拔除埋伏齒:牙根尚未形成,或已形成但為畸形或嚴重彎曲之埋伏齒,不適宜作矯正,或是留之有變成惡性的機會,最好將之拔除。
2.將埋伏齒暴露後再矯正牽引:埋伏齒經診斷可有良好之預後,可以手術使其暴露,再以矯正將之牽引至理想咬合位置。
3.使埋伏齒自動萌發:經由拔牙,或將後牙往後移位,使有足夠之空間讓未萌齒自動萌發。
埋伏齒可能使鄰近健康牙齒發生牙根吸收
常見一個健康的牙齒因為鄰接埋伏齒而發生牙根吸收,為了預防牙根之吸收,常需藉拔除埋伏齒來達成。
牙根吸收是一種病理之程序,可能因為矯正、骨炎、牙根管過度充填、囊腫或腫瘤及未萌發之鄰接牙而產生,但特異之牙根吸收可能並沒有特定的原因,或許壓力是造成牙根吸收之最主要原因之一,而埋伏齒對鄰接牙根壓力也可造成吸收。然而,發炎常被認為是更進一步造成吸收之原因。
前面說過,下顎第三大臼齒(智齒)是最常見的埋伏齒。那麼智齒該不該拔除在談到這個問題前,我們先要了解,人類一共有三十二顆恆齒,其中第三大臼齒,由於是在十八歲左右智慧初成時萌發,所以也叫「智齒」。智齒是否阻生,是與齒槽骨空間大小有關。原始人類下顎骨寬大,咬合肌功能發達:加上所吃的食物非常粗糙,不但使咬合面磨損,也使得牙齒鄰接面耗損,當牙齒向前移動後,使得齒槽骨有相當空間容納智齒的萌發,故絕少智齒阻生或不正的現象。
反觀今日,一般人總喜歡食用精緻食物,使得牙齒磨損程度不若往昔,牙齒往前移動的空間相形減少再加以現代人下顎骨不似原始人突出,更使得智齒無足夠的空間生長,因此智齒阻生的機率便很大了。
資料來源:亞東紀念醫院衛教文章